圖文焦點

圖文焦點 (5)

70週年電子報

捐贈聲明書下載

相關新聞連結

風雨過後再迎新生 高醫大70週年校慶傳承堅韌不懈精神

【中央社】1131016

歷經颱風山陀兒的洗禮,高雄醫學大學於1016日迎來創校70週年,校內雖因颱風的侵襲而有建築、設施及樹木毀損,但象徵著高醫大精神的大王椰子除樹葉被吹落外,仍堅守校園屹立不搖。如同高醫大矗立南台灣70年,堅韌不懈的精神,為醫學教育和守護民眾健康而奮鬥。校慶典禮上,總統府資政張博雅、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產官學研等各界貴賓以及高醫大海內外校友都特別出席校慶典禮,為高醫大獻上祝福。

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陳建志董事長致詞時表示,「七十年」就一所大學的辦學歷史而言,屬難得不易。七十年來,校院相輔相成實踐了高醫大創辦的初衷與價值,也期勉高醫大校院體系持續發揮在地與國際影響力,將創校七十年來的教學成效種子遠播全球,讓高醫不只是臺灣的高醫,同時也是世界的高醫。

高醫大於民國47年開設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班,為原鄉及離島地區培育醫療人才,也長期支援離島偏鄉等地的醫療服務,善盡社會責任,以現今聯合國所倡議的SDGs3「良好健康與福祉」來看,高醫對於健康平權的人文關懷意識早已走在時代的浪潮之前。未來,將依然堅持「關懷弱勢、以人為本」的信念,永遠守候在醫療最迫切需要的所在。

陳董事長致詞時也特別感謝開創高醫大的鴻儒賢達、歷任首長團隊、師長、校友們,以及關心高醫教育的捐資興學者、堅守工作崗位的高醫大及醫療體系同仁,還有近七千位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在校同學們。更特別提到高醫因為有眾人之力而成長、而偉大,由衷感到驕傲!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進一步表示,高醫大七十年來始終秉持「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的理念,從戰後重建的基礎公共衛生階段,走向今日屹立於國際舞台的現代化醫療體系,培育無數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眾多傑出的校友們是學術中堅力量,用智慧與熱情支撐著高醫。未來高醫必堅持初心,堅定恪守「尊重生命」及「追求真理」的核心價值底蘊,以實際行動促進全民健康生活、提升全齡照護,並推動台灣接軌國際,朝向健康永續發展的宏願邁進。

70週年校慶典禮中,最難得的畫面是三位90歲的第一屆校友參與其中,分別是高醫董事張文宇教授、名譽教授林永哲及遠從美國返台參與校慶的校友黃元超醫師,這三位校友共同見證了高醫創校的歷程,也在70年後的今天一起見證母校的成長與進步。學校舉行了一個特別的慶生儀式,由陳建志董事長、余明隆校長、高醫校友張博雅資政、疾管署莊人祥署長和三位第一屆校友將七顆椰子樹苗,傳承給今年新入學的七個學院新生,而這七顆樹苗之後也將裁種在校園一隅,如同高醫校歌歌詞「不懼風暴不畏炎陽,像參天的大王椰」,將高醫大堅韌不拔的精神傳承下去。典禮中也安排高醫幼兒園幼幼班小朋友領唱生日快樂歌及校歌,帶領大家一同為高醫大慶生,台上集合了最資深的高醫人及最年幼的高醫人,傳遞「向下扎根,向上結果」的精神。

慶祝創校70週年,學校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活動,有國際學術研討會、健康永續路跑、校慶園遊會、演唱會及運動會,以及即將在1020日舉辦的「Let`s Ride !『醫』騎鐵馬i健康」活動。還有遠從美國、日本返校的校友與學弟妹座談,分享留學及海外見實習經驗,展現高醫人豐沛的熱情及凝聚力。典禮中也表揚今年度的傑出校友及表現優異的教職員工,並感謝捐資興學的各界賢達與企業機構。高醫大今年有6位傑出校友,包括學術類:吳和俊、方嘉佑;領導者類:鄭世忠、陳建宗;社會人類文化貢獻類:黃大可、陳恒常,每一位傑出校友都在自己的領域有傑出表現。

走過70載,高醫大將繼續以堅定的步伐邁向嶄新的未來,不斷追求卓越,為培育更多醫療與健康照護人才而努力,為社會與全球健康福祉作出貢獻。

more...

高醫大70週年校慶 挑戰鐵馬70公里 凝聚高醫精神展現永續承諾

【中央社】1131020

「騎鐵馬i健康,高醫人『騎』奮起」一身勁裝,喊著加油口號,1020日一早7點,高醫大董校院首長率領員工共70人,展開全長70公里的鐵馬挑戰。高雄醫學大學為慶祝創校70週年,學校規劃了一系列校慶活動,20日登場的是「Lets Ride!『醫』騎鐵馬i健康」70公里單車挑戰。這場活動以凝聚高醫人向心力為主軸,結合健康生活與綠色行動,以身體力行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展現高醫人的團結及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此次活動總長70公里,邀請高醫董事會、學校暨體系醫院首長及教職員共襄盛舉,70人一早在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陳建志董事長和高醫大余明隆校長的領軍下,從高醫大校園出發,沿途經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高雄市立旗津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及附設高醫岡山醫院,再返回高醫大,沿途騎訪的每一個地點,都是高醫大深耕教育及醫療服務的發展足跡。學校肩負培育人才的重任,附設醫院的設立是高醫對醫療的使命,而每一所受委託經營的市立醫院則承載著高醫對市民健康的承諾與無怨無悔的付出。這次70週年校慶,高醫以鐵馬騎行串連學校和醫療體系,除了響應綠色行動,也用運動凝聚高醫人,展現校院一家團結一致的向心力,更提醒大家莫忘教育與醫療初衷。活動也緊扣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SDG 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SDG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SDG13(氣候行動),透過低碳騎行共同體驗環保永續的綠色健康新生活,為實現全球共同的淨零碳排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高雄醫學大學藉由這場70公里鐵馬挑戰,展現出高醫人的團結一致及對健康、環保、永續的重視及承諾,為70週年校慶增添意義非凡的里程碑。

 more....

■ 學術及研究亮點

高醫團隊發現口腔癌新致病機轉及潛在治療方式 口腔醫學院
建立快速螢光檢測平台應用於診斷人體基因變異 藥學院
數位學習之創新變革—高醫大心電圖互動式電子書能有效提升護生學習效率 護理學院
應用藍光LED來合成具藥物活性的骨架 生命科學院
以永續又環保方法合成藥物 月傑出論文獎
合成碳奈米粒子應用於螢光快篩臨床用藥deferasirox之血中濃度 月傑出論文獎
變性血脂是引起蝴蝶斑病人出現血管過早老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月傑出論文獎
高醫大研究生成功研發分子多樣性設計平台加速新藥的開發-可調控共價鏈的新創應用 藥學院
慢性B型與C型肝炎雙重感染病患接受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DAA)治療可能讓B型肝炎帶原消失,但也有高風險發生B型肝炎發作 醫學院
自體抗原過多會導致阿茲海默症提早發生 醫學院
重大生物活性突破-透過環保途徑以酸改變合成所需化合物 月傑出論文獎
新藥開發的寶庫-巨量植物萃取物藥庫的製備與高速篩選 藥學院
口腔鱗狀細胞癌治療的新契機 生命科學院
遊戲教學:提升醫學生的性別素養與促進同志友善醫療 人文社會科學院
CS-PEI/Beclin-siRNA下調多重抗藥性蛋白而提高紫杉醇對肺癌細胞的效益 生命科學院
量身訂做的教育介入提升兒童癌症存活者之健康行為自我效能 護理學院
降血糖藥「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抑制劑」減輕高血壓心衰竭鼠之心肌內纖維化並改善心臟生理功能 月傑出論文獎
三陰性乳癌新進展-奈米級白蛋白載體新藥 月傑出論文獎
癌細胞轉移的誘發複合體(ISX-BRD4)參與腫瘤細胞微環境之建構並促使腫瘤細胞進行轉移及癌症惡化 月傑出論文及醫學院
環境物質-三聚氰胺-會造成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臟急速惡化 月傑出論文獎
使用水作為良性反應介質的銅催化合成4-喹諾酮類的合成 月傑出論文獎
找到子宮內膜異位症早期發展的關鍵細胞激素–IL-10的雙重角色 月傑出論文獎
口腔癌篩檢效益評估-學術研究與國家政策實務的連結 口腔醫學院
家戶臭氧和PM10會影響空氣內毒素與學童肺功能的關係 健康科學院
辛伐他汀透過保護粒線體對抗血管緊張素II所引發的心臟衰竭 月傑出論文獎
擾亂登革病毒增殖的殺手:前列腺素(Prostasin)基因 月傑出論文獎
亞洲慢性C型肝炎患者接受治療小分子抗病毒藥物REAL-C大規模真實世界研究 月傑出論文獎
新型環保的次甲基源可作為合成雜環化合物 月傑出論文獎
人類幹細胞研究顯示體顯性多囊腎基因突變導致心臟血管問題 月傑出論文獎
萬能抗體鎖提高抗體藥物對疾病區域選擇性以降低副作用 年傑出論文獎
基因交互作用大大影響胰臟癌病人對藥物的反應 年傑出論文獎
慢性B型與C型肝炎雙重感染病患接受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DAA)治療可能讓B型肝炎帶原消失,但也有高風險發生B型肝炎發作 醫學院
不只是肥胖,飲食內容組成也可能和乾癬惡化有關 醫學院
海葵抗淋巴管增生藥用潛力新發現 藥學院
人格特質與糖尿病有關,強化飲食及運動自我照顧行為有解 護理學院
紅斑性狼瘡與低密度脂蛋白引起血管老化的關 健康科學院
簡便功能性胜肽製備 生命科學院

畫作 1956 割膚之愛 Love of Transplanting Skin

「割膚之愛」1956年 李石樵

「割膚之愛」 1956年 李石樵

19286月蘭大衛醫師移植其夫人連瑪玉的皮膚予13歲男童周金耀,挽救其生命。1956年時任院長之杜聰明教授,特邀畫家李石樵以此為畫「割膚之愛」,期許高醫人不忘行醫濟世之初心。

「Love of Skin-Graft」1956 Lee Shih-chiao

In June 1928, Dr. David Landsborough IV grafted his wife Marjorie Landsborough’s skin (who volunteered to donate the skin from her thigh) unto a 13-year-old boy Chou Chin-yao to save his life. In 1956, Dr. Tu Tsung-ming, the former Kaohsiung Medical College superintendent, invited the artist Shih-chiao Lee to create the painting “A Skin Graft with Love”. Dr. Tu expected that this painting could serve as a reminder for the personnel of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of the very beginning mind: practice medicine to save people.

賴春生教授曾將「割膚之愛」故事,發表於《整形外科醫學雜誌》國際期刊

關於畫作 割膚之愛的 PMID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