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火曜院長

魏火曜 院長

第二任院長

任期:民國55年10月至民國56年6月

魏火曜院長,於民國前4年11月29日出生於新竹祖籍是福建泉州府,父親魏清德先生是日據時期著名詩人,母親為傳統的家庭主婦。魏院長於民國23年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科畢業後,即留在東大醫學部附屬醫院當了5年的副手,民國31年順利取得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民國29至31年間,魏院長第一次返回台灣工作,擔任赤十字會台灣支部病院 (現為中興醫院)小兒科主任,兼任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即醫專)講師。民國31年時,被派赴廈門,擔任博愛會廈門病院小兒科主任,然而當時政局不穩,民國33年廈門有一艘船準備載日本家眷返日,魏院長被指派為隨船醫師,到了日本後因美日戰火,導致魏院長無法返台,於是他就到日立工廠附設醫院,繼續堅守行醫救人的崗位。一直到台灣光復初期,魏院長才再度回到台灣,於民國34年開始任教於台灣大學醫學院,並兼任小兒科主任。民國37年至42年間兼台大附設醫院院長。民國42年至61年,擔任台大醫學院院長,民國61年至68年又任台大教務長。

民國55及56年間,高醫初創正值校務推展的陣痛期。由當時擔任台大醫學院院長的魏火曜教授臨危受命借調高醫,赴任高醫院長一職。有鑑於高醫內部制度凌亂及財政問題,魏院長決心改革,他認為任何機構都要有制度才能上軌道。因此,整頓高醫的首要之務即是將不合理的地方改變,積極建立各項制度,如整頓高醫財務,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開源節流,邀約董事會及家長的協助共同建設打造高醫。在會計系統方面將會計及出納業務分開作業,令各部門各司其職;採購方面則組織醫療採購委員會及藥品採購委員會,以公開招標方式杜絕私營弊端;人事行政制度方面則確立升等辦法,提高論文審查門檻。在人員管理方面則公正不阿遵循醫學倫理,將不適任或未克盡其職之人以不續聘方式處理。在其任內,魏院長並未支領任何薪資,又能秉持其一貫行事原則,以「誠」字存諸於心來經營及建設高醫。

魏院長在教育、人事、財務及管理各方面為高醫建立了健全的制度,安定及鞏固了高醫行政核心,更以其誠心領導教職員工共同渡過了高醫風雨飄搖時期,短短一年便為高醫奠立良好根基,讓接替院長之職的楊振忠教授無後顧之憂,其對高醫的貢獻實功不可沒。

魏院長在小兒科專業領域也表現出色,首開兒童健康門診,奠定戰後台灣小兒科的發展基礎,創設「小兒科醫學會」等,促進沙賓疫苗使用,令台灣小兒麻痺患者銳減,因其一生為兒童醫療奔走,被譽為「台灣小兒科教父」。

魏院長對台灣醫療及醫學教育的貢獻與成就,將永留在小兒醫學教育史上,令杏壇後輩景仰、學習;而他無私奉獻的精神,亦永遠讓人懷思。因教授從臨床到學術研究的輝煌成就與貢獻,民國57年還曾當選中研院院士。這位術德兼備的良醫在民國84年2月6日去世,享年88歲。